摸鱼儿 · 次韵庐疏斋宪使题岁寒亭

问疏斋、湘中朱凤,何如江上鹦鹉。波寒木落人千里,客里与谁同住。茅屋趣。吾自爱吾亭,更爱参天树。劳君为赋。渺雪雁南飞,云涛东下,岁晏欲何处。 疏斋老,意气经文纬武。平生握手相许。江南江北寻芳路,共看碧云来去。黄鹄举。记我度秦淮,君正临清句。歌声缓与。怕径竹能醒,庭花起舞,惊散夜来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摸鱼儿:词牌名,又名“摸鱼子”,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庐疏斋:人名,即词中的“疏斋”,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宪使:古代官名,指掌管法律、刑狱的官员。
  • 岁寒亭:亭名,可能位于庐疏斋的居所或附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朱凤:红色的凤凰,常用来比喻高贵、祥瑞。
  • 鹦鹉:鸟名,这里可能指江上的一种鸟,也可能是比喻。
  • 波寒木落:形容秋天的景象,波寒指水波寒冷,木落指树叶凋落。
  • 茅屋趣:指住在简陋的茅屋中的乐趣。
  • 参天树:高耸入云的树。
  • 雪雁南飞:指冬天时雪雁向南迁徙。
  • 意气经文纬武:形容人的志向和才能,经文指治理国家,纬武指用兵打仗。
  • 握手相许:形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承诺。
  • 黄鹄举:黄鹄是一种大鸟,举指飞翔,这里可能比喻远大的志向或行动。
  • 秦淮:河名,位于今南京市,古代是繁华之地。
  • 清句:清新的诗句。
  • 径竹:小路上的竹子。
  • 庭花:庭院中的花。

翻译

请问疏斋,湘中的朱凤,与江上的鹦鹉相比如何?波寒木落,人已千里,客居他乡,与谁同住?我喜欢茅屋的趣味,更爱那参天的大树。劳烦您为我赋诗。看那雪雁南飞,云涛东下,岁末将至,我们又该去往何处?

疏斋老矣,意气风发,文武双全。平生我们握手相许。无论江南江北,我们一同寻觅芳草之路,共赏碧云的来去。黄鹄高飞,记得我曾渡过秦淮,而您正面对着清新的诗句。歌声缓缓,怕那径旁的竹子醒来,庭院的花儿起舞,惊散了夜来的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湘中的朱凤与江上的鹦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疏斋的思念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词中“波寒木落人千里”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而“茅屋趣”与“参天树”则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后文回忆与疏斋的深厚情谊,以及共同寻觅芳草、赏云的往事,情感真挚。结尾处的“歌声缓与”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友人及往昔时光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