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咸熙秋岚凝翠图

山林之乐幽且閒,何人卜居云半间。 江亭夐立苍树杪,招提高出碧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疏起烟雾。 微茫万顷白鸥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桥边野老策扶留。 春山万叠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荆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狂梦思,忽见此图心为醒。 李侯少年擅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写秋山景,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侯能兼之夺造化。 临窗点笔试题之,老眼模糊忘高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夐立 (xiòng lì):高耸独立。
  • 招提 (zhāo tí):寺庙。
  • 杳冥 (yǎo míng):深远难见的样子。
  • 毫末 (háo mò):极细微的部分。
  • 造化 (zào huà):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翻译

山林的乐趣既幽静又闲适,有谁选择在云雾缭绕的山腰建屋。江边的亭子高耸于苍翠的树梢之上,寺庙则矗立在碧绿的溪湾之巅。沿着溪流隐约可见一条小路,断崖边稀疏的树木间升起烟雾。远处微茫的水面上,万顷波光映着白鸥的天空,雁群和野鸭成群结队,数不胜数。樵夫的歌声刚停,渔夫的吟唱又起,桥边的野老拄着拐杖悠闲地停留。春山的层层叠叠在夕阳下渐渐隐去,远望江南的秋意渺渺一片。我曾在荆溪寻访隐士,溪上的景色分明与此相似。离别后时常梦见那景致,忽然看到这幅画,心中顿时清醒。李侯年轻时擅长绘画,晚年笔下意境更显英灵。兴之所至,漫不经心地描绘秋山景色,细微之处尽显深远。无声的诗与有声的画,李侯能兼而有之,仿佛夺取了自然的创造力。临窗试着点笔题字,老眼模糊,忘记了高下之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山幽居的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深远。诗中,“江亭夐立苍树杪,招提高出碧溪湾”等句,以高远的视角和精致的描绘,传达出山林的幽静与超脱。后文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向往和艺术创作的精湛技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黄公望

黄公望

元常熟人,一作富阳人,本姓陆,名坚,出继于永嘉黄氏,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井西老人。顺帝至元中辟为书吏,寻弃去,隐于富春。一度在松江卖卜。博极群书,通音律图纬之学,尤工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自成一家。常随身带描笔,见好景奇树,便模写记之。笔墨高雅,与王蒙、倪瓒、吴镇为元末画苑四大家。有《山水诀》、《大痴山人集》。传世之画以《富春山居图》最著名。 ► 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