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使馆

元统三年颁正朔,诏书远到极南开。 使旌入馆青云动,仙盖临江白日回。 谕蜀岂劳司马檄,朝周终见越裳来。 还家耆旧应相问,文化如今遍九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统三年:元朝的一个年号,具体指公元1335年。
  • 颁正朔:颁布新年的日历,这里指元朝皇帝颁布的历法。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 使旌:使者的旗帜。
  • 仙盖:华盖,古代帝王或高官出行时用来遮阳的伞盖。
  • 谕蜀:指汉代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用来安抚巴蜀地区的民众。
  • 朝周:指周朝,这里用作比喻,表示国家统一和安定。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个国家,曾向周朝进贡,这里比喻边远地区归顺中央。
  • 耆旧:老朋友,老前辈。
  • 文化:这里指文明和教化。
  • 九垓:九州,泛指全中国。

翻译

在元统三年,新年的历法被颁布,皇帝的诏书远至极南之地。使者的旗帜进入馆驿,仿佛青云随之而动,华盖在江边遮阳,白日似乎也因此回转。安抚蜀地何须司马相如的檄文,国家统一,终将见到越裳这样的边远地区前来朝贡。回到家乡,老朋友们定会询问,如今文明教化已经遍布全中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朝时期中央政权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和教化。通过“颁正朔”和“诏书远到”展现了中央政权的权威和影响力。诗中“使旌入馆”和“仙盖临江”以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使者的威仪和国家的繁荣。后两句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国家统一和边远地区归顺的美好愿景。最后一句“文化如今遍九垓”强调了文明教化的普及,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

傅若金

元临江新喻人,初字汝砺,后改字与砺。少孤贫,刻励于学。工诗文。年甫三十,游京师,虞集、揭傒斯见其诗,皆大称赏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后以广州路教授卒。有《傅与砺诗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