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志同归寓所适寺门已闭会宿张伯龙宅

清秋为客依僧寺,落日逢君过客窗。 并座总看人似玉,临觞翻畏酒如江。 曲终别院归银烛,钟罢回廊闭石幢。 已去却还仍不恶,论诗未觉寸心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shāng):古代盛酒器。
  • 石幢 (shí chuáng):石制的柱子,常用于寺庙中。
  • (jiàng):这里指平静,心境安定。

翻译

清秋时节,我作为客人寄居在僧寺,夕阳西下时,你经过我的窗前。我们并肩坐着,总是觉得对方像玉一样美好,举杯时反而害怕酒像江水一样汹涌。曲终人散,我们回到点着银烛的别院,钟声停止后,回廊中的石幢也关闭了。虽然已经离开,但又回来,这并不坏,讨论诗歌让我感到心境未曾如此平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日傍晚的相聚情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诗中“并坐总看人似玉”一句,以玉喻人,形象地展现了友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后句“临觞翻畏酒如江”则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敬畏之情。结尾“论诗未觉寸心降”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专注,即使是在离别之际,诗歌的力量也能让心灵得到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傅若金

元临江新喻人,初字汝砺,后改字与砺。少孤贫,刻励于学。工诗文。年甫三十,游京师,虞集、揭傒斯见其诗,皆大称赏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后以广州路教授卒。有《傅与砺诗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