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

一冬不见梅花面,天意可怜人。晓来如画,残枝缀粉,老树生春。 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冻河堤上,玉龙战倒,百万残鳞。
拼音

注释

残枝缀粉,老树生春:残枝上缀满雪花,犹如老树逢春。 松炉:以松枝为柴的火炉。 衡门:衡,通“横”。横为木门,指简陋的柴门。 玉龙战倒,百万愁鳞:将下雪比作玉龙争斗。宋·张元《咏雪》诗有“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缀粉:指梅花上覆盖的雪。
  • 老树生春:形容老树在冬末春初重新焕发生机。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松炉细火:用松木作为燃料的炉火,火势不大。
  • 茅屋衡门:简陋的茅草屋和横木门。
  • 玉龙战倒:比喻雪后河面结冰,如同玉龙倒下。
  • 残鳞:比喻冰面上碎裂的冰块。

翻译

整个冬天都未见到梅花的身影,老天似乎在怜悯我。清晨醒来,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残枝上点缀着雪粉,老树在春天的气息中重新焕发生机。

山中的僧人高枕无忧,松木炉中火苗细小,茅草屋和横木门简朴而宁静。在结冰的河堤上,仿佛玉龙倒下,无数碎冰块散落一地。

赏析

这首作品以冬末春初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山中僧人的宁静生活。诗中“残枝缀粉,老树生春”一句,巧妙地将冬日的残雪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顽强。后文通过对山僧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以静谧的山居景象,映衬出冬日河堤上冰雪的壮丽,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意境深远的画面。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感慨。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