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花

·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调:元曲的一种曲牌名。
  • 水仙花:此处指曲牌名,也可能是曲中所咏之物。
  • 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
  • 履霜:脚踏霜雪,形容行走于寒冷之地。
  • 孤山:地名,在杭州西湖,以梅花著称。
  • 缟袂绡裳:缟袂(gǎo mèi)指白色的衣袖,绡裳(xiāo cháng)指轻薄的衣裳,这里形容水仙花的洁白与轻盈。
  • 酒醒寒惊梦:形容酒后醒来,感到寒冷,梦境也被惊醒。
  • 笛凄春断肠:笛声凄凉,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离别,令人心碎。
  • 淡月昏黄:形容月光暗淡,天色昏黄。

翻译

在冬前冬后的几个村庄间徘徊,溪北溪南两脚都踏着霜雪。在孤山上的树头树底,我四处寻觅。 冷风从何处带来了香气?忽然遇见了那穿着缟袂绡裳的水仙花。酒醒后,寒意惊醒了我的梦,笛声凄凉,春天的离别令人断肠,月光暗淡,天色昏黄。

赏析

这首作品以冬日的孤寂为背景,通过描绘在寒冷中寻觅水仙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离别的哀愁。曲中“缟袂绡裳”形象地描绘了水仙花的洁白与轻盈,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水仙花的美。后文的“酒醒寒惊梦”和“笛凄春断肠”则进一步以酒醒后的寒意和凄凉的笛声,加深了曲中的哀愁氛围。整首曲子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乔吉散曲的独特魅力。

乔吉

乔吉

乔吉,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