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雀

· 张宪
真人一统开正朔,马上鞮鞻手亲作。教坊国手硕德闾,传得开基太平乐。 檀槽谽谺凤凰腭,十四银镮挂冰索。《摩诃》不作《兜勒》声,听奏筵前《白翎雀》。 霜皬皬,风壳壳,白草黄云日色薄。玲珑碎玉九天来,乱撒冰花洒毡幕。 玉翎琤珄起盘礴,左旋右折入寥廓。崒嵂孤高绕羊角,啾啁百鸟纷参错。 须臾力倦忽下跃,万点寒星坠丛薄。䂮然一声震龙拨,一十四弦喑一抹。 鴐鹅飞起暮云平,鸷鸟东来海天阔。黄羊之尾文豹胎,玉液淋漓万寿杯。 九龙殿高紫帐暖,蹋歌声里欢如雷。《白翎雀》,乐极哀。 节妇死,忠臣摧。八十一年生草莱,鼎湖龙去何时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翎雀:一种鸟名,此处指一首乐曲名。
  • 真人:指元朝的皇帝。
  • 一统:统一。
  • 正朔:正月初一,代指新年的开始,也象征新的政权。
  • 马上鞮鞻:指在马背上制作和演奏乐器。鞮鞻(dī lóu),古代的一种乐器。
  • 教坊:古代宫廷音乐机构。
  • 国手:技艺高超的人。
  • 硕德闾:人名,可能是教坊中的乐师。
  • 檀槽:用檀木制成的琵琶等乐器的弦槽。
  • 谽谺:形容琵琶声响亮。
  • 凤凰腭:形容琵琶的形状或声音。
  • 银镮:银制的环,此处指琵琶上的装饰。
  • 冰索:形容银镮闪亮如冰。
  • 《摩诃》:古代乐曲名。
  • 《兜勒》:古代乐曲名。
  • 筵前:宴席前。
  • 霜皬皬:形容霜很厚。
  • 风壳壳:形容风声尖锐。
  • 白草:枯萎的草。
  • 黄云:形容云色黄。
  • 日色薄:日光暗淡。
  • 玲珑:形容声音清脆。
  • 碎玉:形容声音如碎玉般清脆。
  •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 冰花:形容雪花。
  • 洒毡幕:洒落在帐篷上。
  • 玉翎:形容鸟的羽毛。
  • 琤珄:形容声音清脆。
  • 盘礴:形容声音回旋。
  • 左旋右折:形容声音曲折变化。
  • 入寥廓:进入广阔的天空。
  • 崒嵂:形容山峰高耸。
  • 羊角:形容风或声音旋转上升。
  • 啾啁:鸟鸣声。
  • 纷参错:形容声音杂乱。
  • 须臾:片刻。
  • 下跃:向下跳跃。
  • 万点寒星:形容雪花或星光。
  • 坠丛薄:坠落在草丛中。
  • 䂮然:形容声音突然。
  • 震龙拨:形容声音如龙吟。
  • 一十四弦:指琵琶的弦数。
  • 喑一抹: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 鴐鹅:一种鸟。
  • 暮云平:形容云层低平。
  • 鸷鸟:猛禽。
  • 海天阔:海与天相接,形容景象开阔。
  • 黄羊之尾:黄羊的尾巴,可能指美食。
  • 文豹胎:豹的胎,可能指美食。
  • 玉液:美酒。
  • 万寿杯:祝寿的酒杯。
  • 九龙殿:宫殿名。
  • 紫帐暖:形容宫殿内温暖舒适。
  • 蹋歌:边走边唱。
  • 欢如雷:形容欢声雷动。
  • 节妇:守节的妇女。
  • 忠臣:忠诚的臣子。
  • 生草莱:生长在草丛中,形容隐居。
  • 鼎湖龙去:传说中的故事,指帝王去世。

翻译

元朝的皇帝统一了天下,开启了新的一年,他在马背上亲自制作和演奏乐器。教坊中的国手硕德闾,传授了开国时的太平乐曲。琵琶的檀木槽发出响亮的声音,像凤凰的嘴巴,十四根银环挂在冰索上。《摩诃》和《兜勒》的声音不再响起,而是在宴席前演奏《白翎雀》。

霜很厚,风声尖锐,白草和黄云使得日光显得暗淡。清脆如碎玉的声音从九天传来,乱撒的雪花洒落在帐篷上。鸟的羽毛发出清脆的声音,回旋在广阔的天空中。山峰高耸,风或声音旋转上升,百鸟的鸣叫声杂乱无章。片刻之后,声音突然向下跳跃,万点寒星般的雪花坠落在草丛中。突然一声如龙吟般的声音响起,十四根弦突然停止。

鴐鹅飞起,云层低平,猛禽从东边飞来,海与天相接,景象开阔。黄羊的尾巴和豹的胎是美食,美酒在祝寿的酒杯中。九龙殿内温暖舒适,边走边唱的歌声中欢声雷动。《白翎雀》乐曲虽然美妙,但也有悲哀之情。守节的妇女和忠诚的臣子都遭受了不幸。八十一年过去了,帝王去世后何时能回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朝皇帝统一后的盛世景象,通过《白翎雀》这一乐曲,展现了宫廷音乐的繁荣与美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霜皬皬,风壳壳”和“玲珑碎玉九天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和音乐的和谐共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张宪

元山阴人,字思廉,号玉笥生。少负才自放,尝从杨维祯学诗。张士诚据吴,辟为枢密院都事,士诚败,变姓名走杭州,居报国寺以终。为诗多伤感之作。有《玉笥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