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盖山石鼓谣

· 张宪
临平石鼓不自鸣,直待蜀桐鱼作形。陈仓石鼓载文字,徒有鼓形无鼓声。 夏盖之石或自鸣,盖石一鸣三吴兵。呜呼三吴十年厌干橹。 不缘夏盖鸣石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平石鼓:指位于浙江临平的石鼓,传说中的古物。
  • 蜀桐:指蜀地产的桐木,常用于制作乐器。
  • 鱼作形:形容蜀桐木雕成的鱼形,用于敲击石鼓以发出声音。
  • 陈仓石鼓:指位于陕西陈仓的石鼓,上面刻有文字。
  • 三吴:古代指吴、越、楚三国,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干橹:古代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翻译

临平的石鼓不会自行发出声音,必须等到蜀地产的桐木雕成鱼形来敲击它。陈仓的石鼓虽然刻有文字,却只有鼓的形状而没有鼓的声音。 夏盖山的石头有时会自行发出声音,一旦这石头鸣响,就预示着三吴地区将有战事。唉,三吴地区已经十年饱受战争之苦。 如果不是因为夏盖山的石鼓鸣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临平石鼓和陈仓石鼓的不同特性,以及夏盖山石鼓的特殊预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临平石鼓不自鸣,直待蜀桐鱼作形”和“陈仓石鼓载文字,徒有鼓形无鼓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夏盖山石鼓的神秘和重要性。最后一句“不缘夏盖鸣石鼓”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即使没有石鼓的预兆,战争的苦难也已足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现实。

张宪

元山阴人,字思廉,号玉笥生。少负才自放,尝从杨维祯学诗。张士诚据吴,辟为枢密院都事,士诚败,变姓名走杭州,居报国寺以终。为诗多伤感之作。有《玉笥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