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揭翰林二首
远行去乡邑,单栖无匹俦。
黄鹄鸣中天,夙昔乖所求。
东西无恒舍,南北异遨游。
同居更离处,谁能心不妯。
日月逝无厌,弦望疾若流。
咫尺踰千里,翘思若三秋。
白露凄以降,寒风忽我遒。
兰芳委岩谷,蔓草靡道周。
君子多思念,感物谅怀愁。
河海岂无梁,风波安可由。
且复加餐饭,无为增隐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匹俦(chóu):伴侣,同伴。
- 夙昔:往日,从前。
- 妯(chōu):忧虑,不安。
- 弦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之时。
- 翘思:深切的思念。
- 三秋:指三年。
- 遒(qiú):迫近,临近。
- 道周:道路的旁边。
- 梁:桥梁。
翻译
远行离开了故乡,孤独一人没有伴侣。黄鹄在天空中央鸣叫,往日里我与它追求不同。东西方向没有固定的居所,南北方向随意漫游。本应共同居住却又要分离,谁能不感到心神不宁。日月流逝无休无止,十五的月亮圆得像流水一样快。虽然距离很近却感觉像千里之外,深切的思念如同过了三年。白露降临,寒冷的风突然逼近。兰花的美好在山谷中被遗忘,蔓草在道路旁蔓延。君子总是多愁善感,看到这些自然景象更是心中愁绪万千。河流和海洋难道没有桥梁吗?风浪又怎能随意穿越。还是多吃点饭,不要增加内心的忧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无伴的凄凉感受。诗中,“黄鹄鸣中天”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追求,而“东西无恒舍,南北异遨游”则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白露凄以降,寒风忽我遒”,诗人传达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带来的无常感。最后,诗人以“且复加餐饭,无为增隐忧”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无奈中的自我安慰,希望减少内心的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