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

· 舒頔
一日不作诗,此心成渴想。 非关贱性癖,只为薄技痒。 六义起商周,汉魏相效仿。 下迨唐宋间,声韵迭清响。 于焉观治乱,岂直事标榜。 穷幽与旷达,俱属浩气养。 □当搜神奇,后世知音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义:指《诗经》的六种体裁,即风、雅、颂、赋、比、兴。
  • 商周: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商朝和周朝。
  • 汉魏: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和魏晋时期。
  • 唐宋:指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和宋朝。
  • 声韵:指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 :交替,轮流。
  • 清响:清脆悦耳的声音。
  • 治乱:指社会的安定与动荡。
  • 穷幽:深入探索幽深之处。
  • 旷达: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 浩气:宏大的气概或精神。
  • 搜神奇:搜寻和创作神奇的诗篇。
  • 知音: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翻译

一天不写诗,我的心就变得非常渴望。这并不是因为我的性格有什么特别的癖好,只是因为我的技艺让我感到痒痒的,想要表达。从商周时期的《诗经》六义开始,到汉魏时期人们相互效仿,再到唐宋时期,诗歌的声韵交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通过诗歌,我们可以观察到社会的安定与动荡,而不仅仅是为了自我标榜。深入探索幽深之处与心胸开阔,都属于宏大气概的培养。我应当搜寻和创作神奇的诗篇,让后世的知音来欣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诗人认为,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观察社会、培养宏大气概的方式。通过追溯诗歌的历史,诗人强调了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知音的期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理解和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舒頔

元明间徽州绩溪人,字道原,号贞素。幼有志操,嗜学好义。淹贯诸史,长于诗文,尤善篆隶。顺帝至元中辟为池阳教谕。调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学正。入明,屡召不出。晚年结庐,名贞素斋,训课子孙。有《贞素斋集》。 ► 1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