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坎止流行,行止非人,何劳用心。羡枝巢居士,泥涂轩冕,时斋老子,城市山林。富贵何常,荣枯递转,惟有高名不陆沉。他休问,只清风一榻,多少黄金。 神仙方外难寻。更可笑牛山泪满襟。且清尊素瑟,半庭花影,芒鞋竹枝,十里松阴。归去成辞,闲居留赋,梁父安能抱膝吟。迷途者,听云闲高唱,谁嗣鸿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坎止流行:指人生遭遇的坎坷与顺遂。
  • 泥涂轩冕:比喻地位卑微。
  • 时斋老子:指当时的隐士。
  • 城市山林:指在繁华都市中寻求山林之趣。
  • 陆沉:比喻埋没。
  • 牛山泪满襟:比喻因忧国忧民而悲痛。
  • 芒鞋竹枝:指隐士的简朴生活。
  • 梁父安能抱膝吟:指隐士的高洁志向。
  • 鸿音:比喻高远的志向或言论。

翻译

人生的坎坷与顺遂,行走与停留并非由人决定,何必劳心费神。我羡慕那些在树枝上筑巢的居士,他们不屑于世俗的荣华富贵,就像泥涂中的轩冕一样卑微。还有那些时斋中的老子,他们在繁华的城市中寻求山林之趣。富贵并非永恒,荣枯交替转换,只有高尚的名声不会被埋没。其他的都不必问,只要有一榻清风,多少黄金也比不上。

神仙的境界难以寻觅。更可笑的是,那些因忧国忧民而悲痛的牛山泪满襟。且让我们举起清尊,弹奏素瑟,欣赏半庭花影,穿上芒鞋,手持竹杖,漫步在十里松阴之中。归来后写下成辞,闲居时留下赋作,梁父那样的高洁志向,怎能只是抱膝吟咏。迷失方向的人们,听听云闲高唱,谁来继承这高远的鸿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漠。通过对比“枝巢居士”与“泥涂轩冕”,以及“时斋老子”与“城市山林”,作者强调了高洁名声的重要性,认为它超越了物质财富。诗中“牛山泪满襟”一句,既表达了对忧国忧民者的同情,也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结尾处,作者以“云闲高唱”和“鸿音”寄托了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迷失者的劝诫和期望。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