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枸杞(gǒu qǐ):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果实和根皮均可入药,有滋补肝肾、明目等功效。
  • 翠黛:形容植物叶子的颜色青翠。
  • 石甃(shí zhòu):用石头砌成的井壁。
  • 殷红:深红色。
  • 铜瓶:铜制的瓶子,这里可能指用来盛放枸杞子的容器。
  • 仙人杖:传说中仙人使用的拐杖,这里比喻枸杞枝条。
  • 瑞犬形:形容枸杞根的形状像吉祥的犬。
  • 甘露:佛教中指天降的甘甜之露,比喻极为珍贵的物品。
  • 延龄:延长寿命。

翻译

僧房的药树依傍着寒冷的井,井中有香泉,树有灵气。 翠绿的叶子生长茂盛,覆盖着石砌的井壁,深红色的果实成熟时照亮了铜瓶。 枝条繁茂,本就是仙人所用的拐杖,根老后新长出的形状像吉祥的犬。 上等的枸杞功能如同甘露,还知道一勺这样的甘露可以延长寿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树的繁茂景象,通过对枸杞树的叶、果、枝、根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其生命力和药用价值。诗中“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以色彩鲜明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枸杞的生机与成熟。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强调了枸杞的神奇功效,表达了对其药用价值的赞美和对长寿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