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
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
城静高崖树,漏多幽沼冰。
过声沙岛鹭,绝行石庵僧。
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索莫:寂寞无趣的样子。
- 孤灯:孤单的灯火。
- 自嗟怜:自我叹息,怜悯自己。
- 十上:多次尝试。
- 三徵:三次征召,指多次被召见。
- 通人:博学多识的人。
- 大匠:技艺高超的工匠,这里指文学上的大家。
- 秦塞:秦地的边塞。
- 汉家陵:汉朝皇帝的陵墓。
- 漏:古代的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幽沼:深邃的池塘。
- 绝行:断绝行走,指隐居。
- 石庵:石制的简陋住所。
- 旧庐:旧时的住所。
翻译
寂寞地对着孤灯,阴云重重叠叠。 自我叹息,怜悯自己多次尝试,却无人愿意等待三次征召。 内心的苦楚被博学之人看见,文章得到文学大家的称赞。 悲叹秋天的秦地边草,怀念古时的汉家陵墓。 城池静谧,高崖上的树影婆娑,时间流逝,深池中的冰已凝结。 沙岛上的鹭鸟飞过,石庵中的僧人断绝了行走。 难道旧时的住所还在,谁说我没有归来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忧郁的夜晚,诗人通过对孤灯、阴云、秋草、古陵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机遇的渴望。末句“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则透露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贾岛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