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陂上韩吏部
石楼云一别,二十二三春。
相逐升堂者,几为埋骨人。
涕流闻度瘴,病起喜还秦。
曾是令勤道,非惟恤在迍。
疏衣蕉缕细,爽味茗芽新。
钟绝滴残雨,萤多无近邻。
溪潭承到数,位秩见辞频。
若个山招隐,机忘任此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子陂(pō):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韩吏部: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侍郎。
- 石楼: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升堂:比喻进入官场或学界的高层。
- 埋骨人:指已故的人。
- 度瘴:指抵御或经历瘴气,瘴气是古代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有毒气体。
- 还秦:回到秦地,即今陕西省一带。
- 令勤道:指勤勉于道,即勤于追求学问或道德修养。
- 恤在迍(zhūn):指忧虑困顿。
- 疏衣:指简朴的衣服。
- 蕉缕:指用蕉叶纤维制成的细线。
- 爽味茗芽新:指新茶的清爽味道。
- 钟绝:指钟声停止。
- 滴残雨:指雨滴残留。
- 萤多无近邻:指萤火虫很多,但周围没有邻居。
- 溪潭承到数:指溪潭中的水清澈见底。
- 位秩见辞频:指官职频繁变动。
- 若个山招隐:指哪个山可以隐居。
- 机忘任此身:指忘却机巧,任由自然。
翻译
在黄子陂上怀念韩愈, [唐]贾岛 在石楼一别,已是二十二三年的春光。 曾经一起升堂的人,有多少已成埋骨之人。 闻听你流涕抵御瘴气,病愈后欢喜返回秦地。 你曾是勤于追求学问的人,不只是忧虑困顿。 穿着简朴的衣服,享受着新茶的清爽。 钟声已停,雨滴残留,萤火虫虽多却无近邻。 溪潭清澈见底,官职频繁变动。 哪个山可以隐居,忘却机巧,任由自然。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对韩愈的怀念之作,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石楼一别,二十二三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而“相逐升堂者,几为埋骨人”则突显了人生的无常。后文通过对韩愈的赞美和自身境遇的描写,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贾岛诗歌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