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贻贺金紫之什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含白凤:比喻文章高雅,有才华。
  • 政事:指官职和政务。
  • 赐金鱼:古代官员的一种荣誉象征,金鱼符是高官的标志。
  • 谣咏:歌谣和赞颂。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 锦绣:比喻华美的诗文。
  • 归计:归乡的打算。
  • 园庐:田园中的居所。
  • 无位:没有官职。
  • 金紫:指高官的服饰,金鱼符和紫袍。

翻译

我长久以来学习文章,才华横溢如同含着白凤,却是因为政务上的成就被赐予了金鱼符。 郡中的人们还未完全认识我,但已开始传唱关于我的歌谣和赞颂,连天子也知晓了我的名声,赐下了诏书。 我珍重地呈上贺诗,如同锦绣般华美,希望有一天能实现归乡的计划,回到田园中的居所。 自古以来,许多词客虽才华横溢却未得官位,像我这样能与高官同游的又有几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白居易(乐天)的答谢之作,表达了自己因政绩而获得荣誉的喜悦,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含白凤”和“赐金鱼”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成就。末句则流露出对官场生涯的淡泊,以及对同为文人的白居易的敬意和自谦。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