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此处指礼部。
  • 九陌:京城的街道,泛指繁华之地。
  • 白雪:原指乐曲名,此处代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词赋: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文章题目。
  • 青云:比喻高位或仕途。
  • 支郎:唐代诗人杜甫的字,此处借指有识之士。
  • 天眼:比喻公正无私的眼光。

翻译

京城的礼部刚刚公布新的考试榜单,街头巷尾人们骑马疾行争睹。一日之间,考生的名声传遍了天下,满城的花朵似都归属于那些春风得意的春官们。他们自己低声吟咏着高雅的诗文,期待借助才华飞升到仕途的高峰。请问这公正无私的认可来自何人?只有像支郎那样的慧眼,才能公正地审视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科举放榜后的情景,热闹非凡,充满了人们对功名的向往和期待。刘禹锡以生动的语言赞美了那些才子们的才华横溢,同时也暗示了考试的公正性。他通过"白雪"和"青云"的比喻,既赞颂了考生的文学造诣,也预示了他们的未来前程。最后一句,诗人借用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公正选拔人才的期盼,显示出对教育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深思。整首诗既是对现实场景的生动描绘,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