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娘歌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
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
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
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从郎西入帝城中,贵游簪组香帘栊。
低鬟缓视抱明月,纤指破拔生胡风。
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洛阳旧宅生草莱,杜陵萧萧松柏哀。
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炉侧倾寒灰。
蕲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
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
安知鵩鸟座隅飞,寂寞旅魂招不归。
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
朱弦已绝为知音,云鬓未秋私自惜。
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乡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门:苏州古城的西门。
- 金堤:坚固的堤坝。
- 皋桥:苏州的一座桥。
- 隼旟:古代的一种旗帜。
- 斗量明珠:比喻珍贵的礼物。
- 绀幰:青色的车幔。
- 锦茵罗荐:华美的垫子和席子。
- 惊鸿:形容女子舞姿轻盈。
- 兰堂:高雅的厅堂。
- 簪组:官员的服饰。
- 破拔:弹奏乐器的手法。
- 胡风:异域风情。
- 题剑:刻有名字的剑,象征身份。
- 草莱:杂草。
- 博山炉:古代的一种香炉。
- 蕲州:地名,今湖北蕲春。
- 铜驼里:洛阳的一个地名。
- 买笑:花钱寻欢。
- 鵩鸟:传说中的不祥之鸟。
- 秦嘉镜:古代镜子,此处指旧物。
- 韩寿香:古代香料,此处指旧物。
- 斑竹枝:湘江边的竹子,因泪痕而斑驳。
翻译
泰娘的家原本在苏州阊门的西边,门前环绕着绿水,坚固的堤坝。天气好的时候,她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到皋桥上折花玩耍。风流的太守韦尚书,在路上偶然看见她,便停下了车马。他用珍贵的礼物和青色的车幔迎接她进入专为她准备的居所。她的长发如云,衣裳轻薄如雾,走在华美的垫子和席子上,步履轻盈。她学习舞蹈,舞姿轻盈如惊鸿,春天在水榭中舞动,晚上在高雅的厅堂中唱歌给贵宾听。
她随郎君西入帝都,贵游们戴着官帽,香气弥漫在帘栊间。她低头缓缓地抱着明月,纤细的手指弹奏出异域风情。然而繁华终有消逝之时,象征身份的剑失去了光泽,她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洛阳的旧宅长满了杂草,杜陵的松柏发出哀鸣。她的妆奁上积满了厚如茧的虫网,博山炉旁倾斜着寒冷的灰烬。
蕲州的刺史张公子,骑着白马新到洛阳的铜驼里。他自称花钱寻欢,黄金如月坠入云中,从此开始。谁知道不祥的鵩鸟在座旁飞舞,寂寞的旅魂无法召回。秦嘉的镜子和韩寿的香料都已成旧物,山城中人烟稀少,江水碧绿,断雁哀猿在风雨之夜啼叫。红色的琴弦已断,为了知音,云鬓未白,她私自珍惜。举目所见,风烟已非旧时,梦中寻找归路,故乡已变得模糊。如何将这千行泪,更洒向湘江边的斑竹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娘从繁华到衰落的命运,通过对比她昔日的风光和后来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绿水环金堤”、“风流太守韦尚书”等,展现了泰娘昔日的荣华富贵。而后半部分则通过“洛阳旧宅生草莱”、“博山炉侧倾寒灰”等凄凉景象,反映了泰娘的悲惨境遇。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刘禹锡诗歌中的佳作。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 《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 —— [ 唐 ] 刘禹锡
- 《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 》 —— [ 唐 ] 刘禹锡
- 《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 —— [ 唐 ] 刘禹锡
- 《 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 —— [ 唐 ] 刘禹锡
- 《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 —— [ 唐 ] 刘禹锡
- 《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 —— [ 唐 ] 刘禹锡
- 《 有所嗟二首 》 —— [ 唐 ] 刘禹锡
- 《 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 》 —— [ 唐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