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潮歌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
轰如鞭矻石且摇,亘空欲驾鼋鼍桥。
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
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
翌日风回沴气消,归涛纳纳景昭昭。
乌泥白沙复满海,海色不动如青瑶。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踏潮:指海潮退去后,人们在沙滩上行走。
- 屯门:地名,指屯门山,位于今香港新界西部。
- 回飙:回旋的风。
- 沧波:指大海。
- 轰如鞭矻石且摇:形容海浪声如鞭打石头,且石头摇动。
- 亘空:横贯天空。
- 鼋鼍桥:传说中由巨龟和巨鱼背负的桥。
- 惊湍:急流。
- 蹙缩:紧缩。
- 悍而骄:形容水势汹涌且傲慢。
- 大陵:大山。
- 岧峣:高耸。
- 背负元气:背负着天地之气。
- 掀重霄:掀起高高的天空。
- 介鲸:大鲸鱼。
- 得性:得到自由。
- 仰鼻嘘吸:仰头呼吸。
- 扬朱翘:扬起红色的鳍。
- 海人:海边居民。
- 狂顾:急切地回头看。
- 迭相招:相互召唤。
- 罽衣髽首:穿着粗糙的衣服,头发散乱。
- 声哓哓:声音嘈杂。
- 征南将军:指镇守南方的将军。
- 丽谯:高楼。
- 赤旗:红色的旗帜。
- 指麾:指挥。
- 翌日:第二天。
- 风回:风向回转。
- 沴气:不祥之气。
- 纳纳:形容水波平静。
- 景昭昭:景象明亮。
- 乌泥白沙:黑色的泥和白色的沙。
- 青瑶:青色的美玉。
翻译
在屯门山多日不见回旋的风,大海的波涛不再归来,人们便在沙滩上行走。海浪声如鞭打石头,石头似乎也在摇动,仿佛要横贯天空,架起由巨龟和巨鱼背负的桥。急流紧缩,水势汹涌且傲慢,大山和高岸似乎都失去了高耸的姿态。四周没有阻碍,声音和谐,背负着天地之气,掀起高高的天空。大鲸鱼得到自由,正自在地仰头呼吸,扬起红色的鳍。海边居民急切地回头看,相互召唤,穿着粗糙的衣服,头发散乱,声音嘈杂。镇守南方的将军登上高楼,红色的旗帜指挥着,不敢喧嚣。第二天风向回转,不祥之气消散,归来的波涛平静,景象明亮。乌泥和白沙遍布大海,海色静谧如青色的美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屯门山附近海潮退去后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海边居民的生活状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轰如鞭矻石且摇”、“亘空欲驾鼋鼍桥”,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丰富,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 —— [ 明 ] 胡应麟
- 《 范致能以诗求二色桃再次韵二首 》 —— [ 宋 ] 周必大
- 《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 —— [ 元 ] 陆文圭
- 《 馆中夏日 》 —— [ 宋 ] 孔武仲
- 《 高士谦竹为崇安知县金怀赋四首风 》 —— [ 明 ] 陈琏
- 《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 》 —— [ 明 ] 李梦阳
- 《 明空住柳浪五月附余舟南下别余归宗道上因作柳浪三叠以送之 其一 》 —— [ 明 ] 袁宏道
- 《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于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午后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延缘葭苇间至莫不得去始作纪事十解呈旧幕诸公 》 —— [ 宋 ] 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