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水别白二十二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清:非常清澈。
  • 尽美:极其美好。
  • 一勺:一小勺,比喻水的起始量小。
  • 至千里:流至千里,比喻水的流动范围广。
  • 利人利物:对人和物都有益处。
  • 时行时止:有时流动,有时静止。
  • 道性:本性,指水的自然属性。
  • 净皆然:都是纯净的。
  • 交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淡如此:像水一样淡薄。
  • 金谷堤: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堤岸。
  • 石渠署:地名,可能指某个官方机构或住所。
  • 两心相忆:两人心中相互思念。
  • 流波:流动的水波。
  • 潺湲:水流声,这里形容思念之情如水流般不断。

翻译

水,非常清澈,极其美好。从一小勺开始,流至千里之外。对人和物都有益处,有时流动,有时静止。水的本性都是纯净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像水一样淡薄。你在金谷堤上游玩,我在石渠署里。我们两人心中相互思念,就像流动的水波,日夜不停地潺潺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以水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切思念和纯净的情感。诗中,“水”的清澈和美好象征着友情的纯洁和美好,而水的流动和静止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对比“金谷堤”与“石渠署”的地理位置,强调了两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心意相通,思念如水流般不断。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刘禹锡诗歌的清新与深情。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