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注释
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
带: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
冠: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ān):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日落时阳光照到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另有说法解作指桑、榆二星,但这种说法极不合常理,因为一天之间太阳和其他恒星的相对投影位置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所以靠太阳到达哪颗星星而代指日落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日光所及之处,再灿烂的星光都会被掩住,这样描述也并不直观。如果说太阳到某星附近,则应该是每年之中的一个固定时段的特征,更可能用来指代季节或月份(参照十二星座的定义),相应的在不同季节日暮时位于西边的星星也并不相同,这一点古人是观测得出来的。
为:一作「微」。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序
作者此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
赏析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詶(chóu):指以诗文相赠答。
- 桑榆: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日暮,这里用来比喻晚年。
翻译
人谁不担忧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缩减,头发稀疏帽子自然就歪了。废弃看书是因为珍惜眼睛,经常艾灸是为了顺应年纪。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懂得事情多了,看过的人就像看过无数河流。仔细想想都算是幸运的了,能这样下结论便会悠然自在。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时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赏析
此诗阐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前半部分描述了老年的状态,身体的变化等,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感。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强调虽然年老,但经历丰富、见识广博,更能看透世事,有一种豁达之态。结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全诗的高潮与精髓,表现出即使到了晚年,仍然积极乐观,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展现出一种坚毅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这种老而不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 《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 —— [ 唐 ] 刘禹锡
- 《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 —— [ 唐 ] 刘禹锡
- 《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 —— [ 唐 ] 刘禹锡
- 《 柳花词三首 》 —— [ 唐 ] 刘禹锡
- 《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 —— [ 唐 ] 刘禹锡
- 《 乐天池馆夏景方妍白莲初开綵舟空泊唯邀缁侣因以戏之 》 —— [ 唐 ] 刘禹锡
- 《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 —— [ 唐 ] 刘禹锡
- 《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 》 —— [ 唐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