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草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尹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谷园:晋代石崇的豪华花园,位于洛阳。
  • 铜驼陌:洛阳的一条街道,因街上有铜铸的骆驼而得名。
  • 河南大尹:唐代官职,指河南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 馆娃宫: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位于苏州。
  • 姑苏台:吴王夫差所建的高台,位于苏州。
  • 郁郁芊芊: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倒伏。
  •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翻译

回忆春草,洛阳的道路上处处充满情意。在金谷园中,阳光似乎迟迟不落,而在铜驼陌上,风却早早地迎面而来。 河南的大尹频繁外出,使得只能在池塘边看上十步的距离。府门关闭后,满街都是月光,有几个游人在草地上休息。 馆娃宫外是姑苏台,那里的草木茂盛得拨不开。没有风,草却自然倒伏,你知道吗?那是因为西施的裙摆曾经拂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春草,描绘了洛阳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中,“金谷园”与“铜驼陌”作为洛阳的标志性地点,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后文通过对河南大尹的提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结尾处巧妙地以西施的裙摆拂过草地,赋予了春草以浪漫与传奇的色彩,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草的回忆,更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赞美。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