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偶题三首

· 郑谷
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 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第: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即通过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
  • 出身: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资格。
  • 垂名:留下名声,指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 国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代表古代的诗歌文化。
  • 骚雅:指《楚辞》和雅颂,代表古代文学的高级形式。
  • 孤宦:指孤独的官员,没有背景或支持。
  • 近臣:指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员。

翻译

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向来是获得官职的途径,留下名声都是为了传承国家的文化。如果我这一生不懂得《楚辞》和雅颂这样的高级文学,一个没有背景的官员又怎能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和文学修养的重视。郑谷认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是成为官员的正途,而留下名声则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国家的文化。他强调了文学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不懂《楚辞》和雅颂这样的高级文学,就难以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员。这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文学和文化的重视,以及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员中的作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前途和命运的关切。

郑谷

郑谷

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