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寺双桧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桧:两棵桧树。
  • 苍然:形容树木古老而茂盛的样子。
  • 含烟吐雾:形容树木茂密,仿佛能吞吐云雾。
  • 郁参差: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高低错落。
  • 禅客:指僧人。
  • 金殿:指寺庙中的殿堂。
  • 将军:可能指寺庙中的护法神或武将雕像。
  • 画旗:彩绘的旗帜。
  • 龙象界:佛教中指佛的境界。
  • 宝盖:佛教中指佛或菩萨的头顶上的宝冠。
  • 鸳鸯瓦:指屋顶上成对的瓦片。
  • 长明灯:寺庙中永不熄灭的灯。
  • 前朝焰:指过去的火焰,暗示时间的流逝。
  • 青青年少时:指年轻时的样子。

翻译

两棵桧树苍老而古朴,形态奇特,仿佛含着烟雾,吐出云雾,枝叶茂密,高低错落。 傍晚时分,它们依偎在僧人身边,如同守护着金殿,初次见到将军时,映照着彩绘的旗帜。 在佛的境界中,它们如同成宝盖,在屋顶的鸳鸯瓦上伸出高高的枝条。 那长明灯是前朝的火焰,曾经照亮过年轻时的模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两棵古老的桧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它们的古老与神秘。诗中,“含烟吐雾”和“郁参差”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桧树的茂密与生机。后文通过与禅客、将军、宝盖等佛教元素的结合,赋予了桧树更深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结尾处的“长明灯”和“前朝焰”则巧妙地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桧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增添了诗的哲理性和历史感。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