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锡:僧人所持的竹制禅杖。
- 袈裟:僧人的法衣。
- 灵山:佛教中指灵鹫山,即佛陀讲经说法之地。
- 暗霞:指天边的云霞,暗喻僧人隐逸的生活。
- 净藓:干净的苔藓。
- 烧力:指烧柴取暖或煮茶时落下的灰烬。
- 寒花:寒冷季节开放的花。
- 高户:高大的门户,此处指僧人的居所。
- 捣茶:研磨茶叶,准备泡茶。
- 宿华顶:指在华山顶上过夜。
- 三巴:古地名,今四川巴中一带,此处泛指西南地区。
翻译
僧人携带着竹制的禅杖和袈裟,在灵山间微笑着面对天边的云霞。 泉水边长满了干净的苔藓,烧柴时落下的灰烬中夹杂着寒季的花朵。 在高大的门户内静听雪落,空旷的窗前静静地研磨茶叶。 终有一天要在华山顶上过夜,那时必须能讲述西南地区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还山中的情景,通过“竹锡”、“袈裟”等具象物品,以及“灵山”、“暗霞”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僧人隐逸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中“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一句,既展现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又隐喻了僧人清静的生活状态。结尾的“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则表达了僧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华山顶上过夜时,能有丰富的故事与经历与他人分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