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丘先生

· 郑巢
云泉心不爽,垂日坐柴关。 砚取檐前雨,图开异国山。 原僧招过宿,沙鸟伴长闲。 地与中峰近,残阳独不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泉:云雾缭绕的泉水,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的美景。
  • 心不爽:心情不舒畅。
  • 垂日:夕阳。
  • 柴关:柴门,指简陋的门户。
  • 砚取檐前雨:用砚台接取屋檐滴下的雨水,意指利用自然之物。
  • 图开异国山:展开描绘异国山水的画卷。
  • 原僧:本地的僧人。
  • 招过宿:邀请留宿。
  • 沙鸟:沙滩上的鸟。
  • 伴长闲:陪伴着长久的闲适。
  • 地与中峰近:地理位置靠近中峰。
  • 残阳独不还:夕阳独自不归,形容天色已晚。

翻译

云雾缭绕的泉水边,心情并不舒畅,我坐在简陋的柴门前,看着夕阳西下。用砚台接取屋檐滴下的雨水,展开描绘异国山水的画卷。本地的僧人邀请我留宿,沙滩上的鸟儿陪伴着我享受长久的闲适。这里的地理位置靠近中峰,夕阳已经西下,独自不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画面,通过“云泉”、“柴关”、“檐前雨”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砚取檐前雨,图开异国山”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艺术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异国风情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原僧招过宿,沙鸟伴长闲”进一步以僧人和沙鸟为伴,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郑巢

唐杭州钱塘人。性疏野,终生未仕。文宗大和末,献诗于杭州刺史姚合,颇受赏识。与两浙名僧亦多酬唱。工诗,长于五律,多送别题咏之作。有集。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