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
绿沈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重一顾,长驱背陇头。
燄燄霜戈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行秋。
轻生徇知己,非是为身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倜傥(tì tǎng):洒脱不羁,风流倜傥。
- 然诺:承诺,答应的事情。
- 纵横志:指志向远大,不受拘束。
- 绿沈明月弦:形容琴弦如明月般清亮。
- 金络浮云辔:金色的马络头和云彩般的马缰绳,形容马具华丽。
- 吹箫入吴市:指在吴地的市集中吹箫,形容游侠生活。
- 击筑游燕肆:在燕地的酒肆中击筑(一种乐器),形容游侠的豪放。
- 寻源博望侯:寻找水源的博望侯,比喻寻求真理或目标。
- 燄燄(yàn yàn):光亮闪烁的样子。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龙沙:指边远的沙漠地带。
- 轻生徇知己:为了知己不惜牺牲生命。
翻译
韩魏之地有许多具有非凡气节的人,他们洒脱不羁,不计较名利。他们都以自己的承诺为重,各自怀抱着远大的志向。结交朋友时,一句话的分量就足以让人思念千里。他们的琴弦如明月般清亮,马具华丽如云。他们在吴地的市集中吹箫,在燕地的酒肆中击筑。他们像寻找水源的博望侯一样,结交朋友,远赴他乡寻求。少年们看重一次回眸,便长驱直入,不顾一切。他们的兵器闪烁着光芒,剑光如虹。天山无论冬夏都覆盖着雪,交河在南北流淌。龙沙之地云起时,树木凋零,雁群南飞,秋意正浓。他们为了知己不惜牺牲生命,并非为了个人的利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韩魏地区一群志向远大、不拘小节的少年英雄形象。他们重视友情,信守承诺,不畏艰险,追求自由和真理。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豪迈情怀和不凡气概。特别是“轻生徇知己,非是为身谋”一句,深刻表达了他们为了友情和理想可以不惜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唐代侠义精神的精髓。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2]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