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涂山:古代山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泛指边疆。
  • 烽候: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
  • 弭节:停止行进,此处指军队停止前进。
  • 龙城:古代匈奴的都城,此处泛指敌方要地。
  • 冀马:指河北地区的马,此处泛指精良的战马。
  •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此处泛指边远之地。
  • 燕犀:指燕地的犀甲,此处泛指坚固的盔甲。
  • 上谷:古代地名,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此处泛指边疆地区。
  • 凛凛:寒冷的样子。
  • 严霜节:严寒的霜降时节。
  • 胶折:指冬季河面结冰,可以行走。
  • 结发:古代男子成年时束发,此处指年轻时。
  • 旌麾:军旗,此处指军旅生涯。
  • 数奇:命运不好,多舛。

翻译

涂山的烽火台突然传来惊报,军队停止前进,准备渡过龙城。河北的战马和楼兰的将领,燕地的坚固盔甲和上谷的士兵。剑光寒冷,花朵似乎也因此不落,弓弦在黎明时分显得更加明亮。在严寒的霜降时节,黄河因冰冻而断流。遮天蔽日的征蓬,浮天散落的飞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月圆之夜,精锐的骑兵趁着河面结冰前行。年轻时就投身军旅,辛苦地追随军旗。马匹冻得在重关中感到寒冷,车轮在九折的险路上受损。只有西山的将领,年复一年地命运多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艰苦和军人的坚韧。通过“涂山烽候惊”等句,展现了战争的突然和紧张;而“剑寒花不落”等句,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战士们即使在严寒中依然坚守岗位的决心。诗中“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一句,深刻反映了军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壮,体现了诗人对军人命运的深刻同情和敬意。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2]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