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崇里观居
季夏中气侯,烦暑自此收。
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
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
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
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 萧飒:形容风雨声。
- 啾啾:形容蝉鸣声。
- 轩车:古代的一种车,此处指车马。
- 冉冉:渐渐。
- 浮休:佛教用语,指生死轮回。
- 冥搜:深入探索。
- 馁:饥饿。
- 乐天:顺应自然,无忧无虑。
翻译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气候开始转凉,烦人的暑气自然消退。风雨萧瑟的天气,傍晚时分蝉声啾啾。永崇里的巷子很安静,华阳观院落幽深。车辆不到的地方,满地都是秋天的槐花。时光匆匆流逝,世事本来就是悠长的。何必等到衰老,才明白生死轮回的道理。真正的隐逸不会长久,至高的道理需要深入探索。身体虽然居住在这个世界,心灵却与虚无同游。早晨饥饿时有蔬菜吃,夜晚寒冷时有布衣御寒。幸好避免了冻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欲望少虽然病痛少,但顺应自然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无忧。如何表明我的志向?《周易》就放在床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季夏时节的景象,通过风雨、蝉声、槐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白居易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提倡顺应自然、减少欲望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能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自由。最后,他以《周易》为志,表明了自己追求至道、探索人生真谛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