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羞诗三首
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
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
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
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
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
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
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
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
乘遽剧飞鸟,就传过风发。
嗟吾何为者,叨在造士列。
献文不上第,归于淮之汭。
蹇蹄可再奔,退羽可后歇。
利则侣轩裳,塞则友松月。
而于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未为禄食仕,俯不愧梁粝。
未为冠冕人,死不惭忠烈。
如何有是心,不能叩丹阙。
赫赫负君归,南山采芝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介介:形容坚定不移。
- 储宫:指皇宫。
- 鈇钺:古代的刑具,比喻法律。
- 殽膳:指饮食,这里比喻君臣关系。
- 芽蘖:比喻新的问题或困难。
- 宪司:古代的司法官。
- 南越:古代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 班行:指朝廷的行列。
- 玄鬓:黑色的鬓发。
- 乘遽:急速。
- 造士:指选拔官员。
- 淮之汭:指淮河边。
- 蹇蹄:比喻行走困难。
- 轩裳:指高官显贵。
- 梁粝:指粗粮,比喻简朴的生活。
- 冠冕人:指有地位的人。
- 丹阙:指皇宫。
- 芝蕨:指山中的野菜,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坚定不移地磨砺自己的节操。 一进入皇宫,就感到自己应当遵守法律。 有志向的人如果不退缩,那么谄媚的人又怎能得逞。 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同共进饮食,家国之间却常有残杀。 这种道理至今仍可见,我心中永远思绪如裂。 王臣们正直不阿,辅佐我无任何瑕疵。 为何会有计谋,中途又生出新的问题。 司法官遵循旧典,分道扬镳至南越。 匆忙离开朝廷行列,家室无法告别。 黑色的鬓发已如霜,清泪立时化作血。 急速如飞鸟,传递消息如风发。 唉,我为何如此,被选为官员。 献上的文章未得中第,归于淮河边。 艰难的脚步可以再次奔走,退缩的羽毛可以稍作休息。 得利时与高官显贵为伴,困顿时与松月为友。 但在我心中,从未有如此的忧愁。 未曾为俸禄而仕,低下头不愧对粗粮。 未曾成为有地位的人,死后也不愧对忠烈。 为何有这样的心,却不能叩响皇宫的大门。 声名显赫地归去,南山中采摘芝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君子节操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忧虑。诗中,诗人通过对古代君子的赞美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是对时代政治的隐喻,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