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烟霞隔悬圃,风波限瀛州。 我岂不欲往,大海路阻修。 神仙但闻说,灵药不可求。 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 逝者不重回,存者难久留。 踟蹰未死间,何苦怀百忧。 念此忽内热,坐看成白头。 举杯还独饮,顾影自献酬。 心与口相约,未醉勿言休。 今朝不尽醉,知有明朝不。 不见郭门外,累累坟与丘。 月明愁杀人,黄蒿风飕飕。 死者若有知,悔不秉烛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霞:云雾和霞光,这里指仙境的景象。
  • 悬圃:传说中的仙境,位于昆仑山之巅。
  • 风波:风浪,比喻世间的纷扰和困难。
  • 瀛州:传说中的仙山,与蓬莱、方丈并称三仙山。
  • 阻修:阻隔,难以到达。
  • 蜉蝣:一种生命极短的昆虫,比喻人生短暂。
  •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 内热:内心的焦虑和烦躁。
  • 顾影:看着自己的影子。
  • 献酬:互相敬酒,这里指自己与自己的影子相互敬酒。
  • 秉烛游:手持蜡烛夜游,比喻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翻译

仙境的烟霞隔绝了悬圃,世间的风浪限制了瀛州。我难道不想前往吗?但大海之路阻隔且遥远。神仙只是听闻传说,灵药却无处可求。长生不死无人能得,整个世界都如蜉蝣般短暂。逝去的人无法再回来,活着的人也难以长久停留。在犹豫未死之际,何必怀揣百般忧愁。想到这里,内心忽然焦躁,坐看自己白发渐生。举杯独自饮酒,看着自己的影子,自斟自饮。心与口约定,未醉之前不言休。今日不尽醉,又怎知明朝是否还有机会。不见城郭门外,累累坟墓与丘陵。月光明亮,愁绪满怀,黄蒿在风中飕飕作响。若死者有知,必悔未曾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白居易通过对仙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无奈,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忧虑。他以蜉蝣比喻人生的短暂,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诗的最后,通过对死亡的描绘,诗人呼吁人们应珍惜生命,及时行乐,不要留下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