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
交流列四渎,清浊不相伤。
太公战牧野,伯夷饿首阳。
同时号贤圣,进退不相妨。
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粱。
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
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
谓神祸淫人,暴秦终霸王。
颜回与黄宪,何辜早夭亡。
蝮蛇与鸩鸟,何得寿延长。
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
举头仰问天,天色但苍苍。
唯当多种黍,日醉手中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济水:古代水名,今已不存。
- 四渎: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济。
- 太公:指姜太公,即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
- 牧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北部,是周武王与商纣王决战的地点。
- 伯夷:古代贤人,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 首阳: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 孔圣: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栖遑:形容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
- 暴秦:指秦朝,因其统治残暴而得名。
- 霸王:指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 黄宪: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 蝮蛇:一种毒蛇。
- 鸩鸟: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浸泡的酒可以毒死人。
- 物理:事物的道理或规律。
- 神道:神灵的意志或法则。
- 黍:一种粮食作物,类似于小米。
- 觞:古代盛酒的器具。
翻译
济水清澈而洁净,河水浑浊而黄。 它们交汇成为四条大河,清与浊互不伤害。 姜太公在牧野战斗,伯夷饿死在首阳山。 他们同时被称为贤圣,进退之间并无妨碍。 如果说天不爱民,为何要生出稻粱养人。 如果说天果真爱民,为何又要生出豺狼害人。 如果说神灵赐福给善良的人,孔子圣人为何生活如此不安定。 如果说神灵降祸给淫乱的人,暴秦为何最终能成就霸业。 颜回和黄宪,为何早早夭亡。 蝮蛇和鸩鸟,为何能够长寿。 事物的道理难以测度,神灵的法则也难以衡量。 抬头仰望天空,天色只是苍茫一片。 唯有多种植黍米,每天醉心于手中的酒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天命、神道和人间善恶报应的深刻思考。诗中,白居易以济水和河水的清浊对比,引出对人生和历史的反思。他质疑天命和神道的公正性,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命运对比,表达了对善恶报应不公的感慨。最后,诗人以种黍和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