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南巷有贵人,高盖驷马车。
我问何所苦,四十垂白须。
荅云君不知,位重多忧虞。
北里有寒士,瓮牖绳为枢。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
散贱无忧患,心安体亦舒。
东邻有富翁,藏货遍五都。
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
朝营暮计算,昼夜不安居。
西舍有贫者,匹妇配匹夫。
布裙行赁舂,裋褐坐佣书。
以此求口食,一饱欣有馀。
贵贱与贫富,高下虽有殊。
忧乐与利害,彼此不相踰。
是以达人观,万化同一途。
但未知生死,胜负两何如。
迟疑未知间,且以酒为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驷马车(sì mǎ chē):四匹马拉的车,古代贵族的交通工具。
- 垂白须(chuí bái xū):指年纪很大,胡须已经变白。
- 忧虞(yōu yú):忧虑,担忧。
- 瓮牖(wèng yǒu):用陶瓮做成的窗户,形容贫穷。
- 绳为枢(shéng wéi shū):用绳子作为门的转轴,形容简陋。
- 桑枣杖(sāng zǎo zhàng):用桑树或枣树做的拐杖。
- 蜗牛庐(wō niú lú):形容住处狭小简陋。
- 散贱(sǎn jiàn):指身份低微,不受重视。
- 五都(wǔ dū):指多个繁华都市。
- 粟帛(sù bó):粮食和布匹,古代重要的生活物资。
- 鬻金珠(yù jīn zhū):卖金银珠宝。
- 赁舂(lìn chōng):出租舂米。
- 裋褐(shù hè):粗布衣服。
- 佣书(yòng shū):受雇写书。
- 达人(dá rén):通达事理的人。
- 万化(wàn huà):万物变化。
翻译
南巷住着一位贵族,乘坐着四匹马拉的华丽马车。 我问他有什么苦恼,他已经四十岁,胡须都白了。 他回答说你不知道,地位高的人有很多忧虑。 北里有位贫穷的士人,家中的窗户是用陶瓮做的,门是用绳子做的转轴。 出门时拄着桑树或枣树做的拐杖,回家就躺在狭小简陋的屋子里。 虽然身份低微,但无忧无虑,心情舒畅,身体也舒适。 东邻有位富翁,他的货物遍布多个繁华都市。 在东京收集粮食和布匹,在西市卖金银珠宝。 从早到晚都在计算,日夜不得安宁。 西舍有位贫穷的人,夫妻俩相依为命。 妻子穿着布裙出租舂米,丈夫穿着粗布衣服受雇写书。 以此来维持生计,一旦吃饱就感到非常满足。 无论是贵贱还是贫富,虽然地位高低不同。 但忧乐和利害,彼此之间并不相干。 因此通达事理的人看来,万物变化都是同一条路。 只是不知道生死之间,胜负又如何。 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还是以饮酒为乐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白居易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贵族与贫民、富翁与贫者的生活差异,同时表达了对人生忧乐、利害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不同,但他们的忧乐和利害是相通的,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洞察。最后,诗人提出以酒为乐,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