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 与我不相见,于今四五年。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来晤言。 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 明月又不驻,渐下西南天。 岂无他时会,惜此清景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五夜:指农历十五日的夜晚,即中秋夜。
  • 前轩:前面的窗户。
  • 临觞:面对着酒杯。
  • 同心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 邈邈:遥远的样子。
  • 忘形友:不拘形迹的亲密朋友。
  • 迢迢:遥远。
  •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
  • 江湖:指隐居或不在朝廷的士人。
  • 缩地术:传说中能缩地成寸的法术,比喻无法缩短距离。
  • 驭风仙:驾驭风力的仙人,比喻无法快速到达。
  • 晤言:面对面交谈。
  • :确实。
  •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约会。
  • :遥远无期。
  • 不驻:不停留。
  • 安得:怎能得到。

翻译

中秋十五的夜晚,明月照在前窗之上。 我面对酒杯却不想饮酒,回忆起我平生的欢乐时光。 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远在崔与钱之地。 我有不拘形迹的亲密朋友,他们远在李与元之处。 有的飞黄腾达在青云之上,有的隐居落魄在江湖之间。 与我已多年不见,至今已有四五年。 我没有缩地成寸的法术,你也不是能驭风的仙人。 怎能在这明月之下,四人相聚畅谈。 美好的夜晚确实难得,美好的时光却遥不可及。 明月又不停留,渐渐沉向西南的天空。 难道没有其他相会之时,只是可惜在这清景之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在中秋之夜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聚的遗憾。诗中,“明月”作为中秋的象征,不仅照亮了诗人的窗前,也照亮了他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同心人”和“忘形友”的描述,展现了他与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因距离而无法相见的无奈。诗的最后,诗人对明月的移动和时光的流逝感到惋惜,暗示了人生短暂,美好时光难得的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典型风格。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