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惜别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脩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
  • 旖旎:柔和美好。
  • :一种弦乐器。
  • 朱弦:红色的琴弦,这里指筝的弦。
  • 红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红色蜡油,比喻女子的眼泪。
  • 脩脩:形容风雨声。

翻译

夜晚的宴会上,笙歌悠扬,曲终人散,离别的音乐充满了整个房间,让人感到忧愁。 筝声中似乎带着怨恨,红色的琴弦从此断裂,蜡烛滴下的红泪,不知是为了谁而流。 长夜漫漫,欢愉应该结束,即使醉意未消,饮酒也不应停止。 何况鸡鸣即将到来,意味着分别,门外的风雨声冷冷清清,让人感到凄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宴会结束时的离别场景,通过音乐、筝声、蜡烛等元素,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中“笙歌旖旎曲终头”一句,既展现了宴会的美好氛围,又暗示了曲终人散的无奈。“筝怨朱弦从此断”则巧妙地运用了筝声和琴弦的断裂,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不舍。最后两句“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脩脩”更是以鸡鸣和风雨声为背景,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