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陶公旧宅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徵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垢尘:污垢和尘埃。
  • 灵凤:神话中的凤凰,象征高贵和纯洁。
  • (shān):羊肉的腥味。
  • 陶靖节: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孤竹子:指商朝末年的贤士伯夷和叔齐,他们因不愿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
  • 拂衣:指隐居。
  • 夷齐:即伯夷和叔齐。
  • 连徵:连续的征召。
  • 五柳传: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他的自传体散文。
  • 拳拳:形容心意真诚、深切。
  • 遗风:指前人留下的风范或作品。
  • 森若:形容景象繁盛,如同。
  • 尊有酒:指陶渊明诗中的“有酒有肉”的生活态度。
  • 琴无弦:指陶渊明诗中的“无弦琴”,象征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遗荣利:抛弃荣华富贵。
  • 柴桑:陶渊明的故乡,今江西省九江市。
  • 栗里:陶渊明居住的地方。
  • 墟中烟:废墟中的烟火,形容荒凉。
  • 心依然:心情依旧,感到亲切。

翻译

污垢和尘埃不能玷污玉石,灵凤不会去啄食腥膻。唉,陶靖节,你生在晋宋之间。心中坚守着某种信念,口中却始终无法言说。永远怀念孤竹子,他们拂衣隐居首阳山。伯夷和叔齐各自一人,穷困饥饿并不难忍受。而先生你有五个儿子,与他们一同忍受饥寒。肠中食物不足,身上衣物破旧。即使连续被征召,你也不肯出仕,这足以证明你是真正的贤人。我生在你之后,相隔五百年。每当读到《五柳传》,心中便充满真诚的向往。曾经常咏叹你的遗风,写下十六篇诗作。现在来到你的故宅,景象繁盛如同你就在眼前。不羡慕你有酒可饮,不羡慕你的无弦琴。只羡慕你抛弃荣华富贵,老死在这丘园之中。柴桑是古老的村落,栗里是旧时的山川。看不到篱笆下的菊花,只剩下废墟中的烟火。子孙虽然默默无闻,但族氏尚未迁徙。每当遇到姓陶的人,我的心情依旧感到亲切。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陶渊明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的表达。诗中,白居易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人格的赞美。他通过对比陶渊明与伯夷、叔齐的隐居生活,突出了陶渊明在贫困中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诗的结尾,白居易表达了对陶渊明故居的深情访问,以及对陶渊明后代的关怀,体现了他对陶渊明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陶渊明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人格魅力的无限敬仰。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