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清源寺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
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
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
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
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
我生寄其间,孰能逃倚伏。
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谪(zhé):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 夜憩(qì):夜晚休息。
- 辋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 兹寺:此寺,指清源寺。
- 尔来:自那时以来。
- 几何岁:多少年。
- 苍然: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 虚空:天空。
- 迁陵谷:比喻世事变迁。
- 寄:生活。
- 孰能:谁能。
- 逃倚伏:逃避世事的变化。
- 随缘:顺应自然,不强求。
- 东廊竹:东边的走廊和竹子,指一个安静的地方。
翻译
我曾因罪被贬至浔阳,夜晚在辋溪的弯曲处休息。 如今我前往钱塘,再次经过这座寺庙并在此过夜。 自那时起已经过去多少年,溪边的草已经绿了两次八次。 看不到旧时的僧人和房屋,只有茂盛的新树木。 日月在天空中运行,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我生活在这变化之中,谁能逃避这些变化呢? 顺应自然,我又向南行去,喜欢住在东边的走廊和竹林中。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经历了官场变迁后,再次路过清源寺时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往昔与现今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诗人以溪草的绿意、新树木的茂盛来象征时间的推移,而旧房僧的消失则暗示了人事的更迭。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选择在东廊竹中寻找心灵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