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亭晓兴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独抱一张琴,夜入东斋宿。 窗声度残漏,帘影浮初旭。 头痒晓梳多,眼昏春睡足。 负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 南雁去未回,东风来何速。 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绿。 何言万户州,太守常幽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温温:温暖柔和的样子。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纱笼烛:用纱布罩着的烛光。
  • 东斋:东边的书房。
  • 残漏:夜间的漏声,指夜已深。
  • 初旭:初升的太阳。
  • 负暄:晒太阳取暖。
  • 檐宇:屋檐下。
  • 池塘曲:池塘的弯曲处。
  • 瓦沟:屋顶瓦片间的缝隙。
  • 墙根:墙的底部。
  • 万户州:指繁华的大城市。
  • 幽独:孤独而幽静。

翻译

温暖柔和的土炉火,明亮的纱笼烛光。 独自抱着一张琴,夜里进入东边的书房住宿。 窗外的声音伴随着夜深人静的漏声,帘影随着初升的太阳浮动。 早晨梳头因为头痒,春日里因为眼睛昏花而睡得足。 在屋檐下晒太阳取暖,在池塘的弯曲处散步。 南方的雁儿还未归来,东风却来得如此迅速。 雪依附在屋顶瓦片的缝隙中显得洁白,草围绕着墙根呈现出绿色。 何曾想过繁华的大城市,太守却常常感到孤独而幽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东亭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温暖炉火、明亮烛光、孤独琴声、夜深人静的窗声和初升太阳的帘影等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景。诗中“头痒晓梳多,眼昏春睡足”反映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细节,而“负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最后,诗人通过对雪和草的描写,以及对繁华与幽独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喧嚣世界的超然态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