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圭(guī):古代帝王所执的大型玉器,象征权力。
  • :这里指玉器的棱角。
  • 斩马:比喻勇猛或激烈的行为。
  • 良玉:优质的玉石。
  • 洪炉:大火炉,比喻极端的环境。
  • 才与德:才能与品德。

翻译

帝王的玉器虽有棱角却不割人,锋利的剑使用时不会缺损。 当它用于斩马般的激烈行为时,优质的玉石不如铁实用。 将铁置于大火炉中,铁很快像雪一样融化。 而优质的玉石放在同样的火炉中,三天也不会被烧热。 你若怀疑才能与品德的关系,通过这首诗就能知道它们的优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手法,将玉与铁的特性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才能与品德的不同价值。诗中,“大圭”与“利剑”分别象征着权力与实用性,而“斩马”与“洪炉”则分别代表了极端的行动与环境。通过这些对比,诗人白居易巧妙地探讨了在不同情境下,才能与品德的重要性及其相对价值,表达了对两者关系的深刻理解。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