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夕望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高:站在高处。
  • 悠哉: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 :消失。
  • 红浪沸:形容夕阳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沸腾的红色波浪。
  • 白烟开:指月亮初升时,夜雾散开,露出清晰的月光。
  • 辞枝:离开树枝,指花瓣飘落。
  • 雪蕊:指白色的花蕊。
  • 满镊霜毛:形容头发如霜,镊指梳理。
  • 争敢:怎敢。
  • 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才智著称。

翻译

站在高处远望,思绪悠闲自在,夜晚在江边的亭子里,直到深夜还未归去。 夕阳即将消失时,江面上的波光如同沸腾的红色波浪;月亮初升时,夜雾散开,月光清晰可见。 白色的花瓣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飘落,满头的白发如同霜雪,伴随着衰老的到来。 怎敢计划三年后归乡,心中清楚自己的才华不及贾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亭夜望时的深情与自省。诗中,“凭高望远思悠哉”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而“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壮美。后两句“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结尾的“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与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