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弦:指琵琶,因其有四根弦。
  • 乱写真珠:形容琵琶声如珍珠般圆润而杂乱。
  • 细撼铃:比喻琵琶声细碎如铃声。
  • 商风:秋风,这里指琵琶声中的悲凉之音。
  • 悲飒飒:形容声音悲凉。
  • 舌头胡语:指琵琶声模仿胡人的语言。
  • 苦醒醒:形容声音清晰而苦涩。
  • 都尉: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思念京城的都尉。
  • 明妃:指王昭君,这里指她厌倦了匈奴的生活。
  • 迁客:被贬谪的人,这里指白居易自己。
  • 春肠:指春天的愁思。

翻译

四弦琵琶的声音并不像平常所听,它杂乱地弹奏如珍珠般圆润,又细碎如铃声。指尖下流淌出秋风般的悲凉,声音飒飒作响,模仿胡人的语言,清晰而苦涩。它仿佛在说都尉思念京城,又似在诉说明妃厌倦了匈奴的草原。我这个被贬谪的人,想劝谏你,春天的愁思容易断肠,这样的音乐还是不要听为好。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春天听琵琶时所作,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琵琶声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他不仅听出了琵琶声中的悲凉和苦涩,还联想到了都尉思京和明妃厌虏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最后,白居易以迁客的身份,劝谏长孙司户不要听这样的音乐,以免引起更多的愁思,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