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岩寺
娃宫屧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
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
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娃宫:指古代美女西施的宫殿。
- 屧廊: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廊道,此处指娃宫中的廊道。
- 砚池:指文人墨客用的砚台,此处比喻文化或历史的痕迹。
- 香径:指花草丛生的小路,此处指娃宫中的小路。
-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的尊称,此处指作者自己。
- 携觞:带着酒杯,指饮酒。
- 领妓:带领歌妓,指享受音乐和歌舞。
- 丝竹:指弦乐器和竹制乐器,泛指音乐。
- 凉州:古代地名,此处指凉州曲,一种曲调。
翻译
娃宫和屧廊早已倾颓,砚池和香径也快要被岁月抹平。 二三月的时节,草色依旧绿,但几百年来,只有月光依旧明亮。 我虽老,思绪却多,常常携酒带妓四处游走。 古今的愁恨都融入丝竹之中,一曲凉州曲,情感无限深长。 从古至今,中间的歌吹声已不再响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边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娃宫屧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描绘了历史的痕迹逐渐消逝,而“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则对比了自然与人事的不同变化,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感受,抒发了对古今情感的交织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