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行何迟
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
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
还乡无他计,罢郡有馀资。
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
以此易过日,腾腾何所为。
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
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
眼底一无事,心中百不知。
想到京国日,懒放亦如斯。
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口:今江苏镇江。
- 淮涯:淮河边。
- 二旬:二十天。
- 腾腾:悠闲、无所事事的样子。
- 辄:总是,就。
- 棹(zhào):船桨,这里指划船。
- 促促:匆忙的样子。
翻译
前月我从京口出发,今天早上到达淮河边。 二十天走了四百里路,我自问为何行进得如此缓慢。 回家没有别的计划,辞去郡守职务后还有余钱。 进取时并不羡慕富贵,退隐时也不担心寒冷和饥饿。 就这样轻易地度过日子,悠闲无所事事。 遇到山就停船欣赏,遇到寺庙就多写诗。 深夜酒醒后,日上三竿时睡足。 眼前无事可做,心中百事不关心。 想起在京城的日子,懒散也是如此。 何必冒险涉水,匆忙赶路回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旅途的悠闲体验。诗中,白居易自述从京口出发,二十天行四百里,自问行进缓慢,反映出他对旅途的不急不躁,享受过程中的悠闲。他提到回家无他计,罢郡有余资,表明他不为物质所困,能够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诗中“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描绘了他旅途中的闲适生活,而“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则进一步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他的悠闲自得。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匆忙归家的不屑,体现了他的超然和淡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