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 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 莫怪言语狂,须知酬荅遽。 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 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 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 律迟太簇管,日缓羲和驭。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 两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 俗以劳徕安,政因闲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豫。 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 池古莫耶沈,石奇罗刹踞。 水苗泥易耨,畬粟灰难锄。 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 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烟。 镜动波飐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 坐并船脚欹,行多马蹄跙。 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 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 虽微五裤咏,幸免兆人诅。 但令乐不荒,何必游无倨。 吴苑仆寻罢,越城公尚据。 旧游几客存,新宴谁人与。 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 江上易优游,城中多毁誉。 分应当自尽,事勿求人恕。 我既无子孙,君仍毕婚娶。 久为云雨别,终拟江湖去。 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 两心苦相忆,两口遥相语。 最恨七年春,春来各一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阴署(shān yīn shǔ):指山阴县的官署,山阴县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 苏杭:苏州和杭州,两地在唐代均为繁华之地。
  • 酬荅遽(chóu dá jù):迅速回应。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 雁齿桥:形容桥的栏杆像雁齿一样排列。
  • 奫沦(yūn lún):水波回旋的样子。
  • 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
  • 太簇管:古代乐器,此处指音乐。
  • 羲和驭: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日神,驭指驾驭日车,此处指太阳的运行。
  • 土牛:古代用土制成的牛形,用于迎春祭祀。
  • 劳徕(láo lái):勤劳和来访。
  • 仙亭:指风景优美的亭子。
  • 虎丘:苏州的一处名胜。
  • 宾御:宾客和随从。
  • 莫耶沈:指古代名剑莫邪沉入水中的传说。
  • 罗刹踞:罗刹是佛教中的恶鬼,此处形容石头的形状凶恶。
  • 畬粟(shē sù):指在山地开垦的田地中种植的粟。
  • 萎花:枯萎的花。
  • 波飐菱(bō zhǎn líng):波浪拍打菱叶。
  • 攀桂馥:攀折桂花,香气四溢。
  • 马蹄跙(mǎ tí jù):马蹄踏地的声音。
  • 鲙芥酱(kuài jiè jiàng):用鲙鱼和芥末制成的酱。
  • 水葵盐豉(shuǐ kuí yán chǐ):水葵和盐豉,一种调味品。
  • 五裤咏:指古代的五裤歌,赞美官员的歌谣。
  • 无倨(wú jù):不傲慢。
  • 吴苑:指苏州的园林。
  • 越城:指越州,即今绍兴。
  • 文举酒:指文人雅集时的酒。
  • 何曾箸:何曾,人名,此处指何曾的筷子,意指不轻易下筷。
  • 云雨别:比喻离别。
  • 篮舆(lán yú):竹轿。

翻译

送春之时,你在何处?你在山阴的官署。回忆我在苏州和杭州的日子,春天的游玩之处也很多。为你歌唱往事,岂敢推辞劳累和忧虑。不要怪我言语狂放,须知我回应得迅速。

江南的腊月中旬,水冻得像凝固的血块。寒冷的景象依然苍茫,和煦的风已经开始吹拂。城墙上的矮墙像灶台,桥的栏杆像雁齿排列。鱼尾在水波中回旋,草芽从低湿之地生长出来。音乐的节奏迟缓,太阳的运行也缓慢。布泽的木龙催动,迎春的土牛助力。雨师轻轻洒下雨水,云将飘飘飞翔。四野万里晴朗,千山一时都迎来了曙光。

杭州的土地美丽而富饶,苏州的民众富有而众多。善恶有奖惩,刚柔无吞吐。两衙少有文书,四境稀有书信。习俗以勤劳和来访为安,政事因闲暇而显著。仙亭日日登高远眺,虎丘时常游赏。寻幽探胜,驻足旌轩,选胜地,回宾御。舟行时溪鸟避让,乐声响起,林中猿猴窥视。池中古剑莫邪沉没,石头的形状凶恶如罗刹。水田的泥土容易耕耘,山地的粟难以锄除。紫蕨从田畦中抽出,白莲埋在淤泥中。枯萎的花带着黯淡,湿叶黄中含烟。镜面般的波动中,菱叶被波浪拍打,雪花在风中回旋。手经攀折的桂花香气四溢,齿尝梅子感到酸楚。坐船时船脚倾斜,行走时马蹄声响。圣贤们清浊醉饮,水陆食物鲜美丰富。鱼鲙配以芥末酱,水葵和盐豉调味。虽然微不足道的五裤歌,幸免于人民的诅咒。只要乐事不荒废,何必游历无傲慢。

苏州的园林仆人寻访结束,越州的官员尚在据守。旧时的游伴还有几人存世,新的宴会谁人与共。不要空举文举的酒杯,勉强下筷何曾的筷子。江上容易优游,城中多有毁誉。分别应当自尽,事情不要寻求他人的宽恕。我既无子孙,你仍完成婚娶。长久以来如云雨般分别,最终打算江湖相去。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两心苦苦相忆,两口遥遥相语。最遗憾的是七年春,春来我们各自一处。

赏析

这首作品是白居易与微之的唱和之作,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回忆了在苏杭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事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江南春景的细腻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