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鍊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服气:修炼气功,指通过呼吸控制来修炼身体。
  • 烧丹:炼丹,古代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 常期:经常期待。
  • 生羽翼:比喻成仙,获得超凡的能力。
  • 化灰尘:比喻死亡,身体化为尘土。
  • 潦倒:颓废,失意。
  • 鍊金银:炼制金银,这里指追求财富。
  • 三尸: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三种害虫,能报告人的罪过,使人命终。
  • 五藏神: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神灵,道教认为五脏各有神灵守护。

翻译

我修炼气功效仿崔常侍,炼丹则学郑舍人。 经常期待能生出羽翼,怎能突然化为灰尘。 每当遇到凄凉的事,就会想起自己颓废的身世。 只知道借酒消愁,却不懂得炼制金银追求财富。 睡眠中满足三尸的本性,懒散中安抚五脏的神灵。 既无忧也无喜,六十六年的春天就这样过去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和修炼的看法。他通过对比修炼气功和炼丹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无奈。诗中“唯知趁杯酒,不解鍊金银”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而“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