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拼音

所属合集

#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花藏:指佛的智慧,如同莲花一样清净无染。
  • 贝叶书: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叶写经,故称佛经为贝叶书或贝书。
  • 菩提:梵语,意为觉悟、智慧。
  • 观指非知月:比喻只看表面现象,不理解事物的本质。
  • 忘筌:出自《庄子》,筌是捕鱼的工具,忘筌即得到鱼后忘掉捕鱼的工具,比喻达到目的后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得鱼:比喻达到目的。
  • 登彼岸:佛教用语,指达到解脱的境界。
  • 舍筏:筏是渡河的工具,舍筏即过河后舍弃筏子,比喻达到目的后舍弃手段。

翻译

既然领悟了佛的清净智慧,就应该舍弃那些佛经文字。 觉悟没有固定的地点,文字本身也是空洞无物的。 只看手指并不能真正理解月亮,忘记了捕鱼的工具才是真正得到了鱼。 听说你已经达到了解脱的境界,那么舍弃渡河的筏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觉悟不依赖于文字和经书,而是要超越这些形式,直接领悟佛法的本质。诗中运用了多个佛教和道家的比喻,如“莲花藏”、“贝叶书”、“菩提”、“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等,形象地阐述了这一观点。最后两句“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更是强调了达到目的后应舍弃手段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教解脱境界的向往和理解。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