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乾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芹蕨(qín jué):指芹菜和蕨菜,这里泛指蔬菜。
  • 呀呀:形容鱼张口呼吸的声音。
  • 喣濡(xǔ rú):指气息相通,相互温暖。
  • 拨剌(bō là):形容鱼尾摆动的声音。
  • 刀机:指捕鱼的工具。
  • 蝼蚁图:比喻微小的生命。
  • 脱泉:离开水源。
  • 乾枯(gān kū):干枯。
  • 四隅(sì yú):四个角落。
  • 踟蹰(chí chú):犹豫不决。
  • 泥沙底:指在泥沙中辛苦寻找。
  • 明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翻译

清晨提着竹篮,家中的仆人去买春天的蔬菜。 在青翠的芹菜和蕨菜下,躺着一对白鱼。 它们无声地张口呼吸,用气息相互温暖。 把篮子倒在地上,鱼尾摆动发出拨剌声,长约一尺。 不仅担心被捕鱼的工具伤害,还怕被微小的生命所图。 虽然离开水源已久,但得到水还能活过来。 把它们放入小池中,暂且用来救济干枯。 水池小而狭窄,鱼尾一动就触到四个角落。 虽然暂时幸存,但长远来看又将如何? 可怜它们没有合适的居所,于是移放到南湖。 南湖连着西江,去吧,不要犹豫。 施予恩惠并不期望回报,我不是那种人。 不需要在泥沙中辛苦寻找明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买菜时发现一对白鱼,心生怜悯,将其放生的情景。诗中,白居易通过对鱼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心肠。他不仅关注鱼儿的即时生存,更考虑其长远的未来,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施恩不图报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精神。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