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上方晚眺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沈沈。 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菩提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míng):黄昏,傍晚。
  • 嵩烟:指嵩山上的云雾。
  • 青绡幕:青色的薄纱幕,比喻云雾。
  • 伊浪:指伊水(流经洛阳的一条河流)的波浪。
  • 绿绮衾:绿色的绸缎被子,比喻平静的水面。
  • 簪缨:古代官员的帽子上的装饰,代指官职。

翻译

楼阁错落,树木深浅不一,山光水色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深沉。 嵩山上的云雾半卷,如同青色的薄纱幕;伊水的波浪平静铺展,宛如绿色的绸缎被子。 飞鸟消失在天际,此时极目远眺最为适宜;远处的风轻轻吹来,正是敞开衣襟的好时候。 谁能知道,在这纷扰的官场之中,我依然能保持一颗逍遥自在的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菩提寺上方晚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高低错落的楼阁、深浅不一的树木、山光水色等自然景象,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中“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种超脱和自在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人生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