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令:春季。
- 常候:通常的时节。
- 清明:清明节,春季的一个节气。
- 桐始发:桐树开始开花。
- 巴峡:指巴东三峡,今重庆一带。
- 十月:指农历十月。
- 岂伊:难道是。
- 物理变:自然规律的变化。
- 土宜别:土地适宜性的差异。
- 地气:地方的气候。
- 反寒暄:气候异常,冷暖颠倒。
- 天时:自然界的时令。
- 倒生杀:指自然规律的颠倒,如本应生长的却死亡。
- 草木坚强物:指草木是坚韧的生物。
- 所禀:所具有的特性。
- 固难夺:本来就难以改变。
- 风候:风和气候。
- 参差:不一致,差异。
- 荣枯:生长与枯萎。
- 乖剌:违背,不协调。
- 况吾:何况我。
- 北人性:北方人的体质。
- 不耐:不适应。
- 南方热:南方的炎热气候。
- 强羸:强壮与虚弱。
- 寿夭:长寿与短命。
- 安得:怎能。
- 依时节:按照正常的时节。
翻译
春季有它固定的时节,清明时节桐树开始开花。 为何在这巴东三峡之中,桐花却在十月盛开。 难道是自然规律发生了变化,还是土地的适宜性有所不同。 地方的气候异常,冷暖颠倒,自然界的时令也颠倒了生长与死亡。 草木是坚韧的生物,它们所具有的特性本来就难以改变。 风和气候一旦有所差异,生长与枯萎就会变得不协调。 何况我这个北方人的体质,不适应南方的炎热气候。 在强壮与虚弱、长寿与短命之间,怎能按照正常的时节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巴峡地区桐花十月开放的观察,探讨了自然规律与地域差异之间的关系。白居易以桐花的异常开放为例,引出了对气候、土地适宜性以及生物特性的思考。诗中“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描绘了气候的异常,而“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则强调了生物特性的稳定性。最后,诗人以自己的体质为例,表达了对适应不同环境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