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二首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毛:指头发斑白,黑白相间。
  • 萧索:形容心情或环境冷清、凄凉。
  • 灼灼:形容光彩夺目,鲜明。
  • 弥缚:更加束缚,难以解脱。

翻译

四十岁并不算老,但我却因忧伤而过早地显得衰老。前年我的头发开始斑白,今年又掉了一颗牙齿。我的身体日渐衰弱,心情也变得冷清凄凉。无论是夜晚的睡眠还是早晨的餐食,其中的滋味都变得淡薄无味。与我同龄的崔舍人,他的容光依然鲜明夺目。我这才知道,人的年龄和外貌,其衰盛与忧乐紧密相连。越是害怕老去,老去的感觉就越是逼近;越是担忧疾病,疾病就越是紧紧束缚。如果不害怕也不担忧,这便是除去老病的良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自己早衰的感慨和对老病的深刻认识。通过对比自己与同龄人的不同状态,诗人揭示了心态对健康的重要影响。诗中“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一句,深刻地指出了恐惧和忧虑会加速衰老和疾病的到来,而“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则提出了积极的心态是抵御老病的有效方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