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热二首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 端坐犹挥汗,出门岂容易。 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复想驿路中,红尘走马使。 征夫更辛苦,逐客弥憔悴。 日入尚趋程,宵分不遑寐。 安知北窗叟,偃卧风飒至。 簟拂碧龙鳞,扇摇白鹤翅。 岂唯身所得,兼示心无事。 谁言苦热天,元有清凉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彤云:红霞。
  • 赫日:炎热的太阳。
  • :叹息。
  • 端坐:正坐。
  • 挥汗:擦汗。
  • 公府:官府。
  •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的服装。
  • 折腰吏:低级官员。
  • 驿路:古代的官道。
  • 红尘:尘世,指繁忙的世俗生活。
  • 走马使:骑马传递文书的使者。
  • 征夫:出征的士兵。
  • 逐客:被流放的人。
  • 弥憔悴:更加憔悴。
  • 宵分:半夜。
  • 不遑寐:没有时间睡觉。
  • 北窗叟:指在北窗下休息的老人。
  • 偃卧:仰卧。
  • 风飒:风声。
  • :竹席。
  • 碧龙鳞:形容竹席的纹理。
  • 扇摇:扇动。
  • 白鹤翅:形容扇子的形状或动作。
  • 元有:原本就有。

翻译

红霞散去,没有下雨,炎热的太阳让人叹息可怕。 正坐时仍在擦汗,出门又怎能容易。 忽然想到官府内的低级官员,他们穿着青衫,弯腰忙碌。 又想起驿路上的使者,他们在尘世中骑马奔波。 出征的士兵更加辛苦,被流放的人更加憔悴。 太阳落山了还在赶路,半夜了还没时间睡觉。 哪里知道北窗下的老人,仰卧着享受风声。 竹席上的纹理像碧龙鳞,扇子摇动像白鹤翅膀。 这不仅仅是身体得到的舒适,也显示了心灵的宁静。 谁说苦热的天气里,就没有清凉的地方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炎热天气下不同人群生活状态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生的不平等。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描绘了在酷热中人们的不同境遇,从官府的低级官员到驿路上的使者,再到出征的士兵和被流放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疲惫。而北窗下的老人,则享受着自然的清凉和心灵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